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追求卓越的学术文化氛围,支持研究生深入开展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探讨交流,找准真问题,做好真研究,练就真本领,在创新研究中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根据“广西大学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四五’教育质量倍增计划项目”的相关安排,拟举办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本届文化节以“数智赋能·交叉创新·服务全局”为核心理念,立足“人工智能+”学科前沿,深化多学科交叉与数字化转型驱动的学术生态构建,引导研究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AI for Science”科研新范式。
一、学术文化节概况
(一)活动主题
数智赋能·交叉创新·服务全局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6月
(三)活动形式
1.活动内容
一赛一坛,一展一会,具体为:
l 赛:研究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
l 坛:研究生学科交叉学术论坛
l 展: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作品展
l 会:专家学者系列学术报告会
(四)活动组织及主要职责
1.主办方:研究生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自治区级试点建设)
负责制定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活动方案,指导活动全过程、开闭幕会等工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2.承办方:校团委、校研究生会,各学科群学院以及学院团委、研究生会
校团委、研究生会负责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活动启动会及闭幕会活动筹备安排,指导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开展学术文化节具体活动。学院团委、研究生会配合学院具体负责“一赛一坛,一展一会”活动的组织实施。
本次学术文化节以六个学科群划分,六个学科群以牵头单位或确定本学科群内的一个学院为主责,协同学科群内其他学院,共同组织开展“一赛一坛,一展一会”系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1)组织学生参赛、评选优秀学科竞赛作品;
(2)指导学科群研究生会举办研究生学科交叉论坛;
(3)选择优秀的学术成果(含优秀学科竞赛作品及特色成果)在广西大学研究生教育、西大团学小微、西大微雨无声、广西大学研究生会等公众号及校园公开场所开展线上线下巡展;
(4)邀请专家围绕主题开展学术报告,组织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会;
(5)评选本次学术活动优秀成果及作品。
六个学科群及涵盖单位如下表:
学科群名称 |
牵头学院 |
涵盖单位 |
学科构成 |
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海洋学院、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 |
应用经济学与现代服务业学科群 |
中国—东盟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 |
中国—东盟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中国—东盟研究院/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 |
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学、区域国别学 |
先进思想与文化传播学科群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 |
现代农业与大健康学科群 |
农学院 |
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 |
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生态学、兽医学、水产、生物医药工程、药学 |
轻化工程与先进制造学科群 |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 |
数理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群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
(五)活动经费来源
第三届学术文化节活动经费各项支出(除奖励奖金以外)从学校已下拨到各学院的研究生学术活动经费中支出。各学科群根据本学科群活动实际开支,从学科群所辖各学院现有结余研究生学术活动经费中自行协商按比例支出。
研究生院负责统筹各项奖励、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志愿者等的奖金。
二、具体活动内容规划
学术文化节活动均以学科群为单位开展,共分为6组,每个学科群聚焦一个特色主题,主题自拟。主题需交由主办方审核后方可发布。
(一)研究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
1.竞赛组织
以学科群为单位,各学科群优先从《2024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附件)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认定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附件)中选择一项赛事,各学科群组织的学科竞赛的类型应不重叠,且与本学科群的学科内涵相关度高。各学科群组织的竞赛须全面对标国赛标准。
2.参赛人员
我校在读研究生(含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队参赛,也可与本科生组队参赛。
3.竞赛活动时间
研究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应在5月内完成。
4.评选与奖励
(1)每个学科群评选20项优秀作品奖,予以物品奖励(西大元素文创产品),并可作为各学院各学科参加国家级竞赛的培育作品。
(2)每个学科群评选一等奖作品5项。获得一等奖及以上的作品应参与本次文化艺术节“研究生优秀成果(作品)展演”活动,且优先获得推荐参加国赛。
(二)研究生优秀成果(作品)评选与展演
1.申报优秀成果范围
本次申报优秀成果评选的成果或作品均要求为我校研究生自入学以来以第一完成人取得的、且未获得过历届学术文化节奖励的成果。优秀成果分为“论文类”和“实践成果类”,其中“实践成果类”由各个学科群根据各自特点设置成果类型及要求,如设备装置、软件系统、新产品新材料、农业新品种、文艺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品、影视作品、资政报告以及具有创新性的其他高水平成果。
2.优秀成果评选
申报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优秀成果,由各学科群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在同等情况下,优秀成果评选可向培育优势学科(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作物学、物理学)倾斜。优秀成果的具体数量由学科群根据申报实际情况确定,应于5月20日前评选产生。
3.展演作品及形式
凡是获得推荐优秀成果的作品,均应参加展演,其中包括2025年度“一赛”的一等奖及以上作品。获得过研究生教育质量倍增计划资助或奖励的学科竞赛获奖作品必须参加展演。
展演形式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线下展由各学科群自主确定展出的地点。线上展示以广西大学研究生教育、西大团学小微、西大微雨无声、广西大学研究生会等微信公众号等为平台发布海报,也可同时在各学院网站或公众号进行展演。
4.展演时间
所有展演应于5月10日至6月10日期间进行。
(三)研究生学科交叉学术论坛
1.论坛组织
每个学科群组织一个学术论坛。学术论坛活动方案及组织由各学科群学院的研究生会具体负责。各研究生会分别制定各论坛具体方案,每个学科群至少举办1场学术论坛。
2.学术论坛参加人员
凡是参加申报学术文化节入围(即需要展演)的成果申报人均应参加学术论坛,获得过研究生教育质量倍增计划资助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作者必须参加论坛报告。
未在学术论坛交流的申报成果,不能评选三等奖及以上等级奖励。
此外,可邀请广西或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东盟高校研究生投稿参加本次学术论坛。
3.学术论坛内容及形式
学术论坛交流的内容可包括:“一赛”优秀作品的介绍,“一展”展演的优秀作品,以及尚未公开的学术研究报告等。
学术论坛应以PPT等方式集中进行公开汇报交流。其中,东盟高校的研究生可采取线上参会的方式进行。
4.论坛活动时间
研究生学术论坛应在6月10日前完成。
(四)专家学术报告会
本次专家学术报告会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科群专题报告会,各学科群须于2025年4月至6月期间,组织举办本学科或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学术报告会,每场报告会应聘请2-4位专家作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应聚焦学科前沿动态和创新发展。具体时间和主题安排由学科群自行确定。
第二部分为AI赋能科研专题活动,由校研究生会组织开展。该活动采用专题报告与实践工作坊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创新中的应用开展讲座和实操培训,包括AI辅助文献研究、智能数据分析等专题模块。系列活动于2025年4月至6月期间举办,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三、学术文化节评奖及闭幕
(一)学术文化节评奖
1.以学科群为单位,由学科群自行制定评选办法。由学科群评选产生优秀奖,并从各单项奖的优秀成果以及参加展演的作品中评选产生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
2.由研究生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等从活动开展情况中评选产生优秀组织奖、最佳展演奖、优秀志愿者奖等奖励。
(二)学术文化节奖励
1.各学科群奖项设置
按照学科群分别评奖,每个学科群的奖项设置如下:
一等奖:5%以内且不超过3项,奖励2000元/项。
二等奖:10%以内且不超过10项,奖励1200元/项。
三等奖:15%以内且不超过20项,奖励800元/项。
优秀奖:若干项,无奖金。
优秀组织奖:所有学科群共10个,1000元/个。
最佳汇报奖:若干,200元/个。
优秀志愿者奖:若干,200元/个。
【注:以上奖项面向广西大学研究生。每个学科群的奖励数量可按照各自的学生规模、学科特点等酌情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2.特等奖励
从六大学科群评选出的一等奖作品中,择优产生特等奖若干项且不超过6项(奖金5000元/项)。获得特等的成果,不再重复发放一等奖奖金。
(三)学术文化节闭幕式
1.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闭幕式在2025年6月20日前举办。
2.所有参与活动的单位、获得奖励的单位及个人,参加闭幕式。
3.各类奖项将在闭幕式中颁发。特等奖及一等奖作品在闭幕式上作推介。
四、日程安排和任务分工表
阶段 |
时间安排 |
主要任务 |
任务分工 |
准备 |
4月18日 |
制定总体工作方案 |
研究生院、校团委、校研究生会 |
4月24日 |
发布活动通知 |
研究生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 |
报名 |
4月25日—5月6日 |
启动:宣传、各学院制定实施方案并确定实施方案 |
学科群学院、校研究生会、学院研究生会 |
实施 |
5月10日—5月30日 |
1.学科竞赛作品征集、评选 2.优秀学术成果展演作品征集、评选 3.组织专家学术报告会 |
学科群学院、校研究生会、学院研究生会 |
5月10日—5月31日 |
1.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线上线下融合巡展 2.学术论坛交流 |
校研究生会、学院研究生会 |
评奖 |
6月10日—6月15日 |
完成各项奖励的评奖、公示 |
学科群学院、校研究生会、学院研究生会 |
闭幕式 |
6月20日前 |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
研究生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校研究生会 |
附件:赛事列表
研究生院
校团委
学生工作部(处)
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自治区级试点建设)
2025年4月24日